在勐庫東西半山,都存在這樣一個現(xiàn)象,越靠近村寨,樹越大,茶樹大小以村落為中心分布。養(yǎng)護得最好的也是村寨周邊,走出周邊,養(yǎng)護力度就稍弱一些。
為什么會這樣?
當時我們正在勐庫華僑農場9隊茶園高處俯瞰東西半山,發(fā)現(xiàn)這里茶園的管理明顯不及社區(qū)周邊。當時的一種解釋是,這是人工種植茶的一個特征。越遠,越依靠集體勞作,越近,家庭色彩越凸顯。這貌似也說得通,華僑農場是一個集體組織,現(xiàn)在雖然也把茶園分配到家庭,但早期都是茶園都是組織分配勞作。在包產到戶之前,東西半山的茶園養(yǎng)護都是這樣進行的。
1978年前后,越南排華時期回來許多越南華僑,勐庫約有2000人遷入,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種植茶園。茶園推廣,需要有大量的人力資源集中力量才能發(fā)展得起來。這也解釋了1980年代中期勐庫茶葉產量增加的現(xiàn)象。
但接著,我們又發(fā)現(xiàn),無論是東半山,還是西半山,村寨茶園最好的村寨,又集中在拉祜族村寨,比如東半山的小村,在幾個漢族村寨包圍中,但其他漢族村寨都沒有像小村這樣的村內茶園。
懂過出村就是大片茶園,但村內茶園,與懂過毗鄰的拉祜族寨子的磨烈相比,就不那么明顯了。到上磨烈,先看到茶園,才看到屋子。這是一片非常大的古茶園,大部分古樹直徑都在15厘米左右,精明的商家在茶園外立了牌子。在茶樹邊上的拉祜人家正在蓋新房,老宅子是土基房,房梁已經(jīng)完全被煙熏出了包漿,在光線下閃閃發(fā)光。
小戶賽洼子寨也是一個拉祜族寨子,同樣是茶園包圍著房屋,絕大部分人家,如果沒有新修建的圍墻,坐在院子里看出去,能看到的只有茶樹與核桃樹。好幾戶人家連院子里的遮陰樹,完全就只是大茶樹。我們去的時候,遇到白事,他們正在一棵大茶樹下殺豬。
村里人講,本來茶樹更密集,也成片,但蓋房子的時候,有一些確實被砍過,但很少。我們去看的連片大茶園,其中一棵大茶樹據(jù)說已經(jīng)有500多年,分支直徑都有近20厘米。茶園里雞飛狗跳,人來人往。懂過的一片村中茶園,養(yǎng)雞籠還在,但新的主人已經(jīng)不養(yǎng)雞了。
勐庫往往是一個村委會下轄好幾個自然村,而自然村又被分為好幾個小組,小組同屬一個寨子,按照不同的民族在寨里分開居住,自然界限不明顯,但熟悉的人看茶園就可以認出那些是漢族寨子,那些是拉祜族寨子。
他們怎么看茶園區(qū)別呢?一個重要的判斷是有無村內茶園,茶園是否連片,養(yǎng)護得是否好。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,漢族村寨,往往把過于勤快地把村里茶園矮化甚至砍伐掉去種植農田,這種把砍茶樹歸罪于漢族“精明”以及“勤快”似乎也說不過去,畢竟茶價是最近幾年才賣得高。
小戶賽2年前才通路,磨烈在06年都沒有電,沒有水,也沒有路。所以說拉祜族因為“懶”,不像漢族勤于改變,所以不管茶葉價格好不好,影響不了他們的習性的觀念解釋不通。
漢族的勤快是否要對古茶樹砍伐負責么?其實在臨滄其他地區(qū),在版納,在普洱,我們往往會聽到類似的說法。然而,在交通相對發(fā)達的區(qū)域,大規(guī)模砍伐古樹茶還是在大躍進時期,為了按成國家定額產量。而另一些砍伐,都與其他經(jīng)濟作物的推廣有關,比如版納種橡膠樹。
還有沒有其他的解釋?
我們在西半山另一個拉祜寨子幫改調查時候,當?shù)厝藚窍仍峁┮环N解釋:拉祜族之所以有現(xiàn)在這種村中茶園,是因為他們要解風景手。老一輩,現(xiàn)在都喜歡去林子里上廁所。
這是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。不只這里,很多農村未有公廁前,都是用樹林來區(qū)隔。只不過,這里茶樹更方便一些,茶樹長得更慢,更適合密集。如果比較這里常見的植物,比如核桃樹,大部分都是獨樹成林,不適合當“圍墻”。芭蕉林也是,長得太高,且不能年年修葺。竹林太密的話,人都進不去。邦罵大雪山就是因為長滿竹林,無人進入而導致多年沒有人踏足。
拉祜族的村中茶園意味著保護隱私,讓人更安全,就像如今拉祜族村寨建新房所起的圍墻,圍墻里甚至自家人都區(qū)分出了男女衛(wèi)生間?,F(xiàn)在需要兩道墻,而之前,只需要一片茶園。
古樹茶,普洱茶,紅茶,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,或點擊囤茶優(yōu)選商城進入購買。國家級制茶工程師,國家一級評茶師-陳財嚴選推薦。
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:4351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