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證滄桑的水磨房
流水潺潺,流浪河將村子兩岸的莊稼滋養(yǎng)得枝繁葉茂,更推得水輪磨盤“咕嚕?!辈环謺円沟仫w轉。
據李正國介紹,常年流淌的流浪河沿著古墨村的河谷向東流去,河谷的坡度造就了湍急的水流,也給古墨村民創(chuàng)造了利用水能的條件。古墨村田少地多,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,把玉米粒加工成面粉是村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,于是先人們便利用河水的落差建蓋了水磨房。在約一公里的小河邊,建成了大大小小像串起的珠子一般的水磨房,形成了最壯觀的水磨房群。
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這里一共建有22座水磨房,歷經歲月的滄桑巨變,有的水磨房已被廢棄,但仍有12座水磨房還在水流的推動下轉動著。古墨村的水磨房有兩種構造:一種是“單磨”的水磨房,規(guī)模不大,大約有12平方米,僅能安一臺磨盤直徑約60厘米的水磨。另一種是“夫妻磨”的水磨房,磨房面積達到60平方米左右,安有盤式水磨和輪槽式的石碾,這種石碾體積龐大,由水輪驅動磨軸帶動磨臂,磨臂的盡頭安有直徑1米的石輪,沿著3米多直徑的圓形石槽碾壓谷物。這種古老的石木結構機械在強大的水流驅動下自動工作。
古墨村主要盛產玉米和稻谷,從祖祖輩輩開始,都靠水磨房來磨面。飽滿厚實的子粒順著竹篾編制的簍筐緩緩淌進磨口,經磨盤的碾壓,瞬間便成了一股雪白的面粉流出磨槽。過去,用磨房里的老葫蘆瓢給主人盛兩瓢面,就算是酬勞?,F在,當地還保留沿用水磨人家自成的一套規(guī)矩:磨過的面流進口袋算面主人的,流到水磨外的就歸水磨房主人所有。
古墨村古樸的田園之美現在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。一部以滇紅茶為題材的電視劇把古墨村作為主要的拍攝外景地,前來尋幽探秘的游客也紛至沓來。在古墨村,無論老人小孩,十有八九都能吟詩作對,都能揮筆寫對聯。逢年過節(jié)紅白喜事,他們不照搬現成,提筆略一沉思就能書寫出滿含希望和感悟的優(yōu)美對聯來。深厚的文化積淀,教育著古墨人民尊老愛幼、知書達禮;寧靜淡泊的鄉(xiāng)村生活,生養(yǎng)出村民童叟無欺、淳樸善良的品性。
古樹茶,普洱茶,紅茶,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,或點擊囤茶優(yōu)選商城進入購買。國家級制茶工程師,國家一級評茶師-陳財嚴選推薦。
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:435121